花火计划
www.programspark.net
花火计划始于2017 年,由一本造主持建筑师李豪发起,一个非盈利的留守儿童建造与艺术教育课程设计机构,也是一项跨年龄段(10岁+)的公益建造计划。
在发起花火计划之前,一本造已深耕乡村建设数年。我们认为,乡村振兴不仅在于基础设施的提升,更在于对年轻一代的培育;教育也许比某一村落规划/某一座建筑设计更有长远意义。
基于开源的课程设计理念,花火计划以空间装置建造为切入点,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教育现状,逐步开发并完善了一个全新的夏令营艺术教育体系,并设计了多项适合8-14岁儿童的艺术启蒙教育课程。
自2017年发起,花火计划已持续运营三年,带领数百位留守儿童儿童完成了他们人生中第一个建造课程。
花火计划的SPARK英文关键词为 spatial performative architectural koleidoscope,意即空间戏剧/建筑万花筒,强调空间作为艺术装置的体验感,故事感和多变性;而program意为程序,意味着花火计划是一项开源公益建造计划,一个向日常空间参与者开放源代码的架构模型,让参与者成为平等的空间创造者。
参与者可以共同开发,不断重定义建筑的“代码”,从而无视预先设定的静态组合逻辑,根据他们的愿望重新组织空间/修正或替换空间构成元素。
花火计划每年与NGO 合作组织公益建造项目,并完成后于城市艺术区/公共社区中策划展览,试图以轻松但不失严肃的方式让更多人关注到真实的乡村,真实的生命。
Raise Me Up 空间建造营中,与来自湖北和四川的近60 名留守儿童和志愿者完成了一系列空间装置的创作搭建;
2018 年,嗨梯空间建造营中,与来自湖北的30 名留守儿童和志愿者完成了空间装置的搭建,同时Raise Me Up 留守儿童公益营独立运作成功。
公益建造营系列项目入选中国设计权力榜DESIGN POWER TOP 100,连续两年受邀参展北京国际设计周并获得最受欢迎艺术装置奖,被archdaily,谷德,lohas 乐活等设计/ 生活方式媒体报道。
顽皮与美的理想世界
乡村的话题过于沉重,而它的未来显然寄托在更年轻的一代人身上。
公益建造项目花火计划Program SPARK,所做的一切无一不是由顽皮与美组成的理想世界。
它是晨光,是露珠,是花火,是转瞬即逝的童话森林。
将花火计划从乡村带入城市是我们莽撞又幸运的决定。
孩子们的理想寄托在作品中远行,城市里的人们驻足于此,凝视,思索,探询,最终以一个轻松又不失严肃的方式看到这些真实的生命。
我们并不希望“留守儿童”成为贴在他们身上的悲剧标签,与其寻找他们的不同,不如看到他们与生俱来的创造力。
关于开源
开源,即open-source,最初是在软件开发中建立的开发模型,通过对程序设计在版权范围内的免费公共许可,允许任何人对源代码的改进,从而促进对软件更大范围的认可与更准确的修正。
“开源”的概念,构成了“花火计划”开源建造项目的理论基础。花火计划试图引导一个自下而上的建造体验过程,鼓励空间的日常参与者与空间的相互塑造,并根据参与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愿望,重新组织构造形式与空间形态。
关于建造
建筑应该发端于儿童般的游戏和冒险,并以构成对生活的保护为终点。
建造,是一种时空干预的手段,支配权利的手段,建造的产品-建筑或公共艺术,影响着公民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与社会和空间环境的互动方式。
对“建造”这一传统行为的反思,是花火计划的实践驱动力。花火计划试图赋予空间参与者成为空间共同创造者的权力,弱化建造与时间,变化和运动的对立关系,挑战其对时间,惯性和持久性的迷恋,尝试反思甚至推翻建造行为的权力者职业中固有的权力结构与精英想象。花火计划:回声
来自2016苏州东林渡建造营 —— 空间戏剧
2016苏州空间戏剧建造营是针对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设计的建造课程。课程的目的并非是培养未来的建筑师,建造只是课程手段。我们希望以营地的形式,建造的课程,带领大家初步学习如何开始调研,如何形成独立的创作思路,试着“触摸”空间,进而“创造”空间。
在课程结束三年后,一次偶然的采访让我们得到了几位营员的回声。
我觉得影响很大是因为,第一这个elp开启了我对建筑学的兴趣。我其实误打误撞进入了这个elp,但我没有想到的是它提供给我了一个新的观察世界的角度。在做空间戏剧项目的过程中,所以设计都从平面变得立体了,从2D变3D了。同时我还知道了原来空间的不同变化和设计以及其中加入的细节可以讲故事,也就是说设计者可以给空间喝细节赋予意义。3D的设计和为空间赋予意义这两个发现算是对我建筑兴趣的启迪。我到现在也依然觉得一个房子,不管外面还是里面,不管是材料还是不同房间的设置,都是要有意义的讲故事的。我这个想法在后来接触建筑学习建筑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多次验证,而这个想法的根源就来自于这个elp。第二点是这个elp让我接触到了一些社会话题,以及很多职业点社会影响力。我记得我们当时有接触对于苏州那条街上的传统文化的保护,古建筑该不该拆新建筑该不该建这一类的。包括中间还听说的当时的导师在做的建筑和环境保护有关的项目(好像是三江源之类的我记不清了)。这让我意识到很多职业不是只是赚钱,它可以在社会中发出声音,带来或大或小的改变。就像我们在村里住的民宿是可以带来经济收入,导师在做的三江源的项目是有影响人们关注自然保护的。后来我也渐渐学习了一些人类学社会学的课程,看到了更多冲突和矛盾。我希望假如以后我做设计的话,我的设计也可以是一个可以在社会上有声音有号召力的作品。第三点影响是这次elp让我肯定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因为在elp中头脑风暴时贡献了很多想法 在制作作品中担任了有领导力的角色 并且最后得到了认可,之后有的时候当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或者要否定自己的时候,我有可能会想到这次elp的经历,然后给自己鼓励。我也认为是这次elp制作空间戏剧时整个享受的过程和最后得到的肯定促使我认为 空间的设计是我有兴趣是我热爱的甚至擅长的,并促使我进一步了解和探索。
——学生刘彦怡
当时对我来说其实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形式的工作坊,我不大熟悉具体都要做什么,虽然我之前也有考虑过以后从事建筑或者设计领域,但认真思考这件事还真的是在elp了解了之后,除了对我之后选择专业有帮助之外,这次elp还让我感觉对teamwork有新的认识了,因为以前在学校里其实很难有机会几个人花几天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团队工作当中去,大家其实也并不能很认真地去理解小组合作的意义是什么,但是在苏州的时候大家(至少我们组!真的让我感觉,啊,原来小组合作可以这么美好,因为现在在美国大学里还是比较注重teamwork的,尤其是建筑这个专业,肯定要团队合作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对我也有挺大影响的。
——学生张玉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