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的庇护所
整个东林渡项目里,我们最为关注的还是对“睡眠”的思考。这与民宿功能为主,也与东林渡的宁静安逸的特质有关,在整个项目中一以贯之。为此,我们专门做了这个装置,并将睡眠从单纯的行为扩展为一系列的“仪式”。
G-稻田与漂浮的庇护所 (3)
借助这个小小的临时性装置,我们将对睡眠与空间的思考深入了一步,也希望它能够成为一颗种子,在东林渡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令这里成为一系列艺术项目的开始。
G-稻田与漂浮的庇护所 (4)
东林渡民宿改建项目中的脚手架被拆借过来,在民宿工作告一段落后,又继续为睡眠空间原型的探讨服务,二次搭建延伸了关于民宿的记忆。
四个小帐篷悬浮在稻田之上,在高度带来的安全感与恐慌感之间寻找微妙的平衡。“门”开向内庭,获得群居中的安全感;“窗”面向稻田,仿佛又成了稻田中的孤岛。
There are two floors in the shelter --- the upper floor for people to overlook the scene and the lower floor for one to stay and rest..
G-稻田与漂浮的庇护所 (5)
装置中间搭建了一个集露器,收集秋日繁盛的露水。在古人眼里,秋日的晨露是天赐的好物——明代《食物本草》,即有“繁露水”的说法,在秋露繁浓时收集,作盘以收之,造酒名“秋露白”,浓郁香冽。然而,酿酒所需水太多,时间又久,古人的浪漫情节难以再现。不过,露水除去做酿酒之用,《红楼梦》中倒也有妙玉以梅花之露水烹茶的故事。承集秋日繁露,晨起烹茶,设计师们在项目中复兴了这一传统,并将其作为“进入稻田,攀爬,入睡,晨起,烹茶”这一“睡眠”仪式的结束。
G-稻田与漂浮的庇护所 (6)
因为有了它,睡眠变成了一项颇为重要的“仪式”——夜幕降临时专程赶往稻田,爬上四米高的卧室;在小小的“庇护所”中,各安其室,虫鸣此起彼伏,星空璀璨无边,偶有白鹭振翅飞过;太阳初升的时候,与东林渡一同醒来,以昨夜收集的小半壶晨露,烹上一壶热茶。
在稻子收割的时候,装置拆解完毕。它与稻子一同成熟,一同告别这个秋日。
乡村生活就像是一把标尺,时刻提醒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田园梦。明年春天,东林渡将迎来民宿二期工程。
改变,正在这个太湖畔的小小村落里,慢慢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