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造建筑工作室
一本造建筑设计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是一个具游牧性质的跨领域创意实验室,由建筑师,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工程师和艺术家组成。我们的工作领域主要包括:公共艺术与装置,新媒体互动艺术,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公益建造教育,独立出版与写作等思辨性实践。
从乡村建筑到城市设计,从商业项目到独立艺术创作,一本造工作室在专业领域积极回应各类型的设计服务需求的同时,也依靠多种媒介积极推动建筑,工程,技术与艺术的全面融合。
以创造力为驱动,一本造工作室寻找传统观念中被忽视的机会,创造富有“信念力”的场所,以拥抱愈加复杂的现实世界。
 
“创造”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与伙伴们共同开启的充满趣味与未知的思想旅程。
空间是一个具有类人属性的“生命体”, 需要与人有更多感官之外,精神之内的联系。如果将原有附属性的功能转变为多维交流的“信念力场”,空间将脱离功能成为精神存在的主体。
新媒体与科技的介入将使得这一定义成为可能形成的现实,人面对空间的需求也将随着情绪的代入、情感的寄托、拟人化的交流变得多维和必要,文化也得以更好地生发、传播、互动、和再生。
旧的场所面临着新的功能解放以及信念重构,从而形成具有精神力的实体场所,以发端于日常生活中的英雄主义达成对日常生活的保护。
 

一本造工作室的作品在业界已被广泛认可,曾获多项国际大奖:

 

2021 iF Social Impact Design Prize (花火计划)

 

2021 可持续设计大奖青年项目奖(花火计划)

 

2021 Asia 40 under 40 Awards (Perspective Magazine)

 

2021 ad&d Award  Silver Award for Architecture – Best Hotel, Resort & Leisure

 

2021 Lighting Design  Awards Winner - Interactive Lighting Projects

 

2021 Outstanding Property Award London Honorble Mention

 

2020 AD100 YOUNG 《安邸》杂志100位中国建筑室内设计新锐

 

2020 IDEAT理想家远见大奖入围(花火计划)

 

2020 IDEAT 理想家年度设计新锐入围

 

2020 DtEA Hornorble Mention

 

2021 A Design Award Golden Award 

 

2020 UNI Pavilion of Year

 

2020 Blueprint Awards Commended

Build Magazine 2019 Design & Build Awards Excellence in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2019 A’ Design Awards Bronze Award
German Design Awards 2018 Special Mention
2018 A’ Design Awards Golden Award
iF Award 2018 Winner
Design for Asia 2017 Bronze Award
God Pin Design Awards 2017
Best Design Awards 2017
IAI Best Enviroment Friendly Award 2017
Architecture on the Clock Awards – Pavilion of the Year 
Blueprint Awards 2018 Commended

……

 

2020年艺术项目“内剧场”参展中间美术馆“忍不住转身”大展

2019/2018年两次入选中国设计权力榜TOP100

2018年公益建造营项目Hi Ladders High参展北京国际设计周,并获得最佳互动装置奖

2017年公益建造营项目Raise Me Up 参展北京国际设计周,并获得最具人气亲子互动奖

2017 年艺术作品“UNCERTAIN MEMORY" 与”ECHO“参展上海香蕉娱乐嘉年华

2016 年作品“THE MIRRORED SIGHT SHELTER”参展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

2012 年艺术作品“INFINITY MOON”参展北京国际灯光艺术节

 

作品多次刊登于DESIGNBOOM、ARCHDAILY、WORLDARCHITECTS、DEZEENCATALOGODISENO、L'ARCHITECTURED'AJUOURD'HUI(A'A)、谷德设计网、缤纷SPACE 、现代装饰等国际建筑杂志/ 网站。

 
游牧建筑师
这里的“游牧”,既是指物理上的移动,更是一种建设新知识的手段。
田野是游牧者的居所,非工业区的独立建造是建筑学的“ 游牧行动”。
我们的大部分项目处于偏远的乡村,这使得传统建筑师的工作方式不再适用。因此,我们长期奔走于项目工地上,在每个项目中付出大量的驻地时间,试图寻找一种“在地”的创作方式,在当下的时空里寻找零落甚至感性的历史、文脉、自然碎片。
这种随时追踪、现场改善的做法时刻充满着材料的“物性”和建造的“匠性”之间的碰撞, 正是当下建筑学实践中不曾出现的生动场景,也反应了人文重建所应持有的观念:‘特殊’与‘具体’。
虽然物理上的移动在所难免,但它与身在何处也不全然相关。德勒兹认为,思想必须和那些想当然的观点、庸俗的意见区别开来,这也是思想“ 游牧” 的核心。游牧的概念把人类、城市、战争、规则、资本等很多不同层面的对象编制在一个“ 流动的域”中,而其核心是独立与批判。
游牧是一种行动,是流动的火焰,它的故事先天具有传奇与跌宕起伏的张力。
我们创造的小构筑物散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是游牧精神最直观的展现。
 
“不分类”的建筑观
西方建筑学往往以理性化的分类(等级,类型,风格等)为基础。
 而我们认为,建筑学不应以既定的功能或职能为界限,而应具有更广泛的普世性,模糊建筑/室内/景观等设计领域的人为分界。
对于乡村中小建筑,“不分类”的建筑观显然更能适应非工业地区的独立建造,并从一而终地完成高品质的建造。
我们每年仅为3-4个项目工作,这对大部分设计公司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但我们相信,一系列微小但具有突破性的实践比大批量生产大型建筑更重要。
 
日常生活里的英雄主义
日常生活特别难下定义。迈克·费瑟斯通认为,日常生活意味着世俗的,平凡的,重复的时节,强调当下体验而不予任何反思,自发的共同行为,以及杂乱无章的喧哗。
我们并非要对日常生活进行彻底的反叛——毕竟生活并不总是雄心勃勃的——但建筑应当发端于儿童般的游戏和冒险,这正是对日常生活的对抗与反思,从而达成对日常生活的保护。
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李豪-黑白-s

李豪

 

一本造工作室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花火公益建造项目Program SPARK发起人(www.programspark.net)

 
页面提取自-ONETAKEARCHITECTS-2021-2
页面提取自-ONETAKEARCHITECTS-2021
团队
office

南雪倩 公共项目总监

 

历任2014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协理,domus国际中文版杂志助理主编,ued城市环境设计杂志副主编,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策划师 

 

王晓阳 建筑师/规划师

卡迪夫大学城市设计学硕士

 

康伟 景观建筑师/摄影师

重庆大学景观建筑学硕士

 

李珈颐 建筑师/产品设计师

中央圣马丁大学产品设计硕士

中央美术学院空间设计学士

 

吴琳倩 建筑师

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 室内建筑设计荣誉学士

新加坡LSALLE COLLLEGE OF THE ARTS室内设计

 

周思瑶 交互设计

英国爱丁堡大学信息设计硕士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士学位

 

陈力衡 视觉设计

英国金斯顿大学 平面设计硕士

大连海洋大学 视觉传达设计学士

 

周雪儿 视觉设计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互动媒体艺术学士

 

陈星光 装置设计

南京艺术学院 环境艺术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