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舍位于岳西大别山的山野松竹林中,毗邻禅师慧可曾修行的司空山石窟,带江傍岭,松竹郁茂。
远远望去,距离地面十米有余的琉璃光舍仿佛漂浮摇曳于松竹林之上,与烟霞同处。不与世诤,寂静闲居。森树烟凝石筵苔合,凡在瞻履皆神清而气肃焉。
折叠的素屏
从松竹林间的小路蜿蜒前行,一块巨石标识了琉璃光舍的入口。取自附近小溪中天然碎裂却仍然是一个整体的石块,建筑师将其命名为“一座海拔849.3米的山”。
绘事后素。四面转折的白墙如同三维的素屏,切分界定出了独立的空间,结束了松竹林的场景,也预示着琉璃光舍场景的开启。
拾阶而上,“素屏”内的阶梯指示了于竹尖山行路线,精确的开洞勾勒出了竹林外的景象,随着不断上行,逐渐由熟悉变为陌生的竹尖风景。
至竹尖顶时,豁然开朗。青苔环阶,白云满室,仿佛一时间穿越至琉璃光世界。
琉璃光世界
琉璃石,如今往往被认为是青金石,其化学晶体结构以四面体为核心。这启发了我们遵循类似的几何逻辑,创作了琉璃光舍中最明亮的部分——光之塔,正回应了禅师慧可“以照室之瑞名之曰光”。醍醐灌顶,沐浴光明。
行住坐卧皆参禅
琉璃光舍的中心,是不足十平方米的方室,一侧为面向竹尖的窗,一侧为一处龛室。龛室内并未供奉任何“对象”,仅有一尾“鱼”,错叠的设计来自隋唐时期的重层龛。
龛,以及被认为是它的“原型”的窟,有着广泛被认同的精神性与神秘主义色彩。慧可也正是在司空山中的一处石窟中修行。从修行地到供奉着对象的场所,龛象征着超自然力量对现实中人的监督和庇佑。只是,当龛内没有对象时,围绕它产生的行为才能有礼拜和祈问之外的可能性。
行住坐卧皆参禅。如果我们痴迷于“对象”,无论是房子,窗子,还是龛中之象,这些都是我们的无明。
夜色降临,屋顶的“光”悄然亮起。何当宿禅室,欹枕听竹林松风?